找到相关内容99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浅谈“忍辱”

      (三)有人辱骂我时,应当想每个人都有过失的时候,要宽容一点。孔子也说过:“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?”只要自己能忍,他最终会感到惭愧的。   (四)有人辱骂我时,应当想众生都是受业力的牵引而不能...

    印福

    |忍辱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3/2336393407.html
  • 在财色名食睡的惯性运动中,我们的自由度是多少?

    自己在六道轮转、考场中的自由度。   在杀盗淫妄酒的重力牵引中我们的自由度是多少?五?四?一?零?   快受五戒吧!持一条戒,就得一种自由,就得一种解脱,就得相应的健康、富足及未来也得人身生天上...

    释见涤/十方大觉禅寺藏主

    |禅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2/0750136935.html
  • 修好八因三缘 可获圆满福德身

    随业牵引,其他带不去;第二是以善业力决定安乐,以恶业力决定痛苦。所以一生行善,善业重的人,死时很自在,有的是谈笑而逝,有的坐脱立亡,没有任何痛苦。修净土之人以真信切愿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,一生用功,使它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八因三缘|福慧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5/0810139252.html
  • 如何对待轮回

    所谓人心难测是也。时刻提防着自己的心念,这就是慎独。   在这个五浊恶世,末法时期要想出轮回非常难,为什么呢?因为我们造轮回的因太容易了,大家每天上网,网上色情暴力信息无处不在,一不小心就被牵引去了,...

    黄泰

    |轮回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6/21140810125.html
  • 贪欲增上沉入轮回 佛法就会隐没

    呢?还是想作茧自缚,把自己困在生死当中呢?如果要走解脱道,就必须少欲知足、摧毁贪欲。否则,只要有一种贪执,就会被此贪执牵引而流入生死。   “长夜驰骋生死”:   如果以一个刹那的生灭作为一个生死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讲

    |贪欲|轮回|解脱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9/10301714093.html
  • 香巴拉之魂秘境稻城:行走天堂

    ,作者的这种“稻城情结”牵引着我们,不断地把他们对大自然的了解和对大自然的那份热情传递给我们。   这本书注重的是细节,描绘了一出一出的场景,读完有亲临行走一般的感觉。书中围绕稻城亚丁的由来、宗教...

    佚名

    |天堂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3/06312221581.html
  • 如何生起菩提心

    业力,把我们紧紧地捆绑在六道轮回当中,就像把我们紧紧地捆在一个水车上面,不得不跟着水车转一样,业力牵引着我们在六道轮回中无处不转。这就是“诸母”的处境,非常可怜。如果捆绑她们的真是绳子那倒好办了,问题是...

    夏坝仁波切

    |菩提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0/12412530694.html
  • 戒邪淫的关键——认识阿赖耶识

    ,但你就会被他骗,这就是由业力牵引的。你不要说不亲自杀它就不认识你了,但在你的阿赖耶识里种下了杀生的种子,将来你自己就会送上门去还债的,这个其实也很容易理解。我们想想自己曾经有没有自己去招来祸害。而...

    佚名

    |戒邪淫|戒淫|阿赖耶识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2/22504434017.html
  • 如何了生脱死

    此因截断,从而达到彻底解决生死的问题,把人从生老病死的业感果报中解脱出来。  生死,大体来说有两种:分段生死和不思议变易生死。分段生死,是指三界众生由于业力牵引而形成的,由因果贯穿起来的而升降于六道中...迁流所致。已不再受业力牵引而导致轮回于六道的果报。因此,笔者在本文中所谈论到的生死,都是指分段生死而言。  死,是由生而来的,生是死之因,孔子言:未知生,焉知死。要明白死,就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生。弥勒菩萨...

    邓俊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01342206.html
  • 十八界

    、知觉(意门)而生起之认识作用的引转(avajjana,牵引导入)作用。引转与开导同义。  并且,瑜伽行派把“意”当作是“末那识”,认为是在六识之外独立的第七识。“意”是六识之所依,且是自我意识之中心...

    《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40742965.html